Quantcast
Channel: 人體解析 – PanSci 泛科學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12

假裝堅強,是為了避免受傷和失望——心理解析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(1)

$
0
0

你曾經聽過這樣的話嗎:

「哭有什麼用?哭能夠解決問題嗎?」
「你就不能看開一點嗎?」
「你還要再難過多久?」
「現在年輕人都像你這樣草莓族嗎?一點壓力就承受不住。」

如果你曾經遇過這樣的人、聽過這樣的話、甚至把這些傷人的話放在心裡,時常拿來複習,那麼很可能在不知不覺當中,你「終於」變成一個「堅強」的人——像喬安姐一樣。

你「終於」變成一個「堅強」的人——像喬安姐一樣。source:大慕影藝

 

——-以下有一、二集劇情描述,怕雷慎入——-

宋喬安:憤怒,經常是為了掩藏底下的哀傷

很多時候,憤怒的意義比我們想像中還要來得複雜許多。在所有的負面情緒當中,它往往是最容易被「顯現」出來的情緒 [1]。

想想你上次感到不舒服的時候,是不是源自於下面兩種事情之一 [2] :

  • 對別人生氣:同事、主管、朋友、伴侶、家人,他們所做的事情違背你的心願、和你的價值觀不同、或者是威脅你的自尊?
  • 對自己生氣:做錯了某件事、覺得自己造成別人的麻煩、覺得自己為何這麼久還走不出來、覺得自己很沒用⋯⋯

發現了嗎,其實在這些憤怒背後,都有一系列的哀傷,可是我們被教導不要表現出來 [3],因為只有堅強,才能夠抵抗絕望。想哭的時候倒立,想耍廢的時候跟自己說不可以,不允許自己休息,用嚴厲的態度對待別人同時也對待自己 [4]。這一個又一個的生氣,到底真的想要告訴你的是什麼?

在這部劇當中,如果你仔細「閱讀」喬安的生氣,就會發現那些傷人的句子,都有它的表裡:

「你是豬嗎?你中文是怎麼學的?連標題都會下錯?明天不要來了」 「你是豬嗎?連一個孩子(天彥)都保護不了,你這個媽媽到底怎麼當的?」
「你外遇就比較健康嗎?」* 「我知道我現在這樣很不健康,但是我還沒有勇氣去面對,我只能夠用攻擊來掩藏⋯⋯」
「關心有什麼用?我連我的老公跟孩子都留不住了,我還能留住誰?」 我好想要留住我身邊的人,可是我覺得,我怎麼這麼沒有用。如果「相信」關心有用,那當我付出這麼多關心仍沒有用的時候,就會非常難過。不如,不期不待,不受傷害。
「如果殺人犯和他的家人都不需要付任何責任,那我們天彥什麼?我們天彥算什麼?」 我其實知道,就算他們負責也換不回天彥,可是我真的很難過,每天在怪罪自己和怪罪對方中度過⋯⋯。

喬安看似堅強,卻擁有很多受傷,而她的堅強只是為了支撐自己,不讓自己倒下。她以為只要把心力都放在工作上,以為只要用酒精麻痺 [5]區隔內心當中那個黑暗的一塊,事情就會好轉,卻不知道,黑暗是不會消失的。

相反地,她這樣的做法反而才會讓她身邊的人一個又一個地消失。如果你看到喬安這個角色你會覺得鼻酸心疼,或許在你的心裡面,也住著一個喬安,害怕受傷又高度敏感,所以用層層的荊棘,把別人隔絕千里 [6]。

喬安看似堅強,卻擁有很多受傷。她以為只要用酒精麻痺內心那個黑暗的一塊,事情就會好轉,卻不知道,黑暗是不會消失的。source:大慕影藝

當喬安意識到那些珍貴的東西一點一點地離去,發現不能再這樣下去,想做點什麼的時候,女兒天晴已經默默的「繼承」了她的技能(代間傳遞,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)[7]——生日派對的時候,抱了叔叔阿姨和爸爸,但是卻沒有抱媽媽;用她給喬安的母親節卡片裡酸言酸語,用哥哥的名字署名;喬安想示好陪她一起睡覺,她卻把喬安推走——就跟喬安把別人推開的力道一樣。

劉天晴:有時候推開,是為了避免自己受傷害

source:

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天晴選擇跟爸爸好而不是跟媽媽好(當然,這狀態之下的媽媽真的很難相處)?這裡提供一個比較科學跟一個比較不科學的解釋:

1. 比較科學的解釋:父、母和孩子是一個「三角關係」[8],當父母爭吵的時候,孩子可能會被逼迫要站在某一邊。當爸爸不喜歡媽媽,而孩子喜歡爸爸的時候,那麼根據海德的平衡理論(Heider’s Balance Theory)[9],若「喜歡」的符號用「+ 」來代表,「討厭」的符號用「-」來代表,三角形裡面的符號「乘」起來要是「正」的。換句話說,孩子就只能從下面兩個選項當中挑選一個:

  • 討厭媽媽,以維持和爸爸之間的良好關係
  • 討厭爸爸,轉而喜歡媽媽,然後維持三角形的平衡

由於喬安把重心都放在工作上,所以孩子比較有可能選擇前者,來維持三角形的平衡。

根據海德的平衡理論,若「+ 」代表「喜歡」,「-」代表「討厭」,三角形裡面的符號「乘」起來要是「正」的。圖/作者提供

2. 比較不科學的解釋:很多時候,女兒會透過「認同」母親來維持和母親的關係,儘管這個「認同」在表面上看起來是把母親給「推開」(這什麼鬼話)。聽不懂嗎?沒關係,一開始我也聽不懂,不過來嘗試解釋得更容易懂一點:倘若你的母親經常防衛性地推開你,是為了藏起她心中某一個巨大的黑暗情緒,那麼你可能會做下面兩件事情——

  • 模仿她的行為,也把她推開,保護自己不受傷害。媽媽很冷漠,可是你還是很想要靠近她,該怎麼辦呢?所以這樣的「模仿」,你不知不覺地覺得自己跟她很像,在潛意識裡跟她「靠近」。
  • 跟她一起共舞:在你的心裡某個部分知道,她現在就像是驚弓之鳥,她需要一些空間。所以她刻意製造出一個空間給她,表面上看起來這麼冷漠不說話,實際上是源自於一種心疼。你心疼她在這樣的狀況下還要照顧你,所以你學會照顧好自己。

如果,在你小的時候也有一個「假裝堅強」的媽媽,你也曾經懷疑父母的爭吵是不是自己的錯,那麼長大之後,有可能成為一個非常擔心「是不是都是我害的?」的大人,過分地努力、拚命地想要讓別人看見,可是卻依然禁不起別人的關心,當別人對你好的時候感到疑慮 [10]——像劇本當中的李大芝一樣。

如果你小時候也曾經懷疑父母的爭吵是不是自己的錯,那麼長大之後,有可能成為一個非常擔心「是不是都是我害的?」的大人,就像李大芝一樣。圖/取自我們與惡的距離臉書粉專

註解:

*在一段關係當中經常會有權力高低的問題 [16],夫妻也會經常有形或無形的去爭奪自己在當中的地位。所以這段對話:
「如果真的要走到那一步,不要以為我監護權會搶輸你⋯⋯我只想要讓小孩有個健康的媽媽(妳酗酒不健康)」昭國說。
「你外遇就比較健康嗎?」喬安說。
儘管我們目前還無從考證昭國是不是有外遇,但至少透過這個小小的攻擊,喬安暫時在這一刻讓彼此的地位活在一種假象的平衡裡。

參考資料:

  • [1] 胡展誥(2017)。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:30個覺察+8項練習,迎向自在人生。台灣:寶瓶文化。
  • [2] Sand, I.(2019)。敏感得剛剛好:高敏感族情緒整理術!撕下「情緒化」、「難相處」的標籤,讓憤怒、悲傷、嫉妒、焦慮不再破壞你的人際關係!暢銷話題書《高敏感是種天賦》情緒管理篇!(The Emotional Compass: How to Think Better about Your Feelings)(梁若瑜譯)。台灣,台北:平安文化。
  • [3] Sand, I.(2018)。我只是假裝不在乎:摘下「自我保護」的社交面具,享受正向的人際關係。台灣,台北:平安文化。
  • [4] Fanget, F.(2017)。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(JE ME LIBERE)。台灣:采實文化。
  • [5] 但酒精的功能可能不「只是」麻痺,詳參考:郭信麟(2019)。情緒的逆襲:90%誤以為只是心情不好?其實可能會導致生理、心理疾病!精神科醫生教你如何預見風暴前的訊號。台灣,台北:財經傳訊。
  • [6] 呂旭亞(2017)。公主走進黑森林:榮格取向的童話分析(Seven Talks on Fairy Tales Analysis)。台灣:心靈工坊。
  • [7] 孫頌賢、修慧蘭(2005)。 親子肢體暴力與大學生約會暴力行為之關係──尋找代間傳遞中的危機與轉機28(2),267-296。取自 http://nccuir.lib.nccu.edu.tw/handle/140.119/20885
  • [8] 陳清甄(2009)。華人孝道文化、父母控制與大學生分離-個體化。國立花蓮教育大學,台灣。
  • [9] Cartwright, D., & Harary, F. (1956). Structural balance: a generalization of Heider’s theory. Psychological review, 63(5), 277.
  • [10] Lemay, E. P., & Clark, M. S. (2008). “Walking on Eggshells": How expressing relationship insecurities perpetuates them.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, 95(2), 420-441. doi: 10.1037/0022-3514.95.2.420

The post 假裝堅強,是為了避免受傷和失望——心理解析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(1)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.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12

Trending Articles



<script src="https://jsc.adskeeper.com/r/s/rssing.com.1596347.js" async> 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