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想念我自己--早發性阿茲海默症
文/踢踢 「失去的藝術並不難駕馭,有太多事情似乎定意要失去,它們的失去也不是什麼災難。」 一位在「認知語言界」頗負盛名的教授,但漸漸失去「認知及語言」能力,本來最傲以生存的畢生心血與研究,卻成了發病後最大的諷刺! 茱莉安摩爾以《我想念我自己》(Still...
View Article孕婦請注意!—雙酚A讓肚子裡的女寶寶更焦慮
孕婦媽媽們,妳們家的奶瓶,是那些廠牌呢?四款奶瓶被驗出有微量的環境賀爾蒙-雙酚A(Bisphenol A, BPA),可能會讓肚子裡還未出生的女嬰,長大後容易產生焦慮、過動還有憂鬱症喔 [1]! 讓我們來關注一下鱷魚的陰莖 幾十年前,生活在美國奧克蘭附近的阿波普卡湖(Lake Apopka)的鱷魚,正被一群科學家性騷擾 [2]。以小路易斯 J. 吉萊特(Louis J. Guillette...
View Article絕地救援的火星任務
叫好又叫座的好萊塢科幻片《火星任務》……哦不……《絕地救援》(The Martian)被棒為大導演雷利‧史考特(Ridley Scott)十年來最佳的電影,我不僅同意,還想補充上「絕對是」,而男主角麥特‧戴蒙(Matt Damon)真的又創演藝事業高峰,在火星上的獨角戲,演活了一個理性又冷靜又幽默的科學家! 《絕地救援》的原著小說《火星任務》,是安迪‧威爾(Andy Weir)在 2011...
View Article心理師會因為同理個案而跟著跳樓嗎?
文 / 莊博安(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) source:Marco Polidoro 「聽到那麼多難過的故事,你應該需要很多時間排解情緒吧?」A朋友問。 「每天要承擔那麼多痛苦的事情,你也過得很痛苦吧?」B朋友言。 「接到好幾個自殺的個案後,你會不會被影響,也變得很悲觀想自殺啊?跳樓的話要和我說喔!」我的天兵好友如是說。...
View Article砂糖的甜蜜物語──《知識大圖解》
糖是我們日常飲食中,很重要也很常見的成分。與澱粉一樣,糖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,由碳、氫、氧原子組成,作用就如同身體的燃料。事實上,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,經過轉換後,細胞得以運作、生命得以延續、身體得以成長。...
View Article當一群聰明的腦袋 聚在一起思考「腦」問題--《科技報導》
作者/陳其暐(科學月刊編輯) 孫以瀚博士,高中就讀於新竹高級中學,大學畢業於臺大植物系,之後前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。學成歸國後,以果蠅為主要研究方向,專注於探索果蠅視覺系統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。目前孫以瀚博士為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所特聘研究員,在分子生物學、遺傳學、發育生物學等領域貢獻良多。...
View Article用腦看漫畫了解腦神經科學
千百年來哲學家絞盡腦汁想要探索腦袋裡的世界,可是一直到近代才有比較可靠的科學方法,破解一些千百年來的難題和謎團。然而,腦科學的原理乍看之下卻深奧難懂,令人望之卻步。幸好有這些腦袋特別聰明的人,能用這種淺顯易懂的方式為我們描繪出腦科學的世界,原來是如此趣味橫生!...
View Article纏繞畫可以舒壓?
文/謝伯讓的腦科學世界 最近走進書店,常常看到滿坑滿谷的的蕾絲纏繞畫,還以為是進到了賣內衣的維多莉亞的祕密。謠傳看蕾絲內衣畫纏繞畫可以舒壓,但是這種說法有實驗證據嗎? 目前看來,似乎證據非常有限。 以「藝術療法」的相關研究為例,2000...
View Article信仰的演化與操控
信仰的演化意義 加強宗教信徒的凝聚力,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識形態,常是透過各種洗腦手段達成。[註1] 而無論是宗教信仰或政治信仰,從演化學的角度來看,都屬於一種結合「遺傳」和「文化模仿」的適應能力。 Photo Credit/ Chia-Chun Lin...
View Article【科學簡史】雖死猶生-器官移植:第1章-從必死無疑開始說起
「我們將諾貝爾醫學獎授予亞歷克西·卡雷爾(Alexis Carrel)先生,以表彰他對血管縫合的開發,以及器官、血管的移植研究貢獻。」--1912年 「我們將諾貝爾醫學獎授予約瑟夫·穆雷(Joseph Murray)先生,以表彰他對器官移植的努力來治療疾病的貢獻。」--1990年 [註1] 對當時的腎衰竭病人來說,死亡是一種慈悲...
View Article我想念我自己--早發性阿茲海默症
文/踢踢 「失去的藝術並不難駕馭,有太多事情似乎定意要失去,它們的失去也不是什麼災難。」 一位在「認知語言界」頗負盛名的教授,但漸漸失去「認知及語言」能力,本來最傲以生存的畢生心血與研究,卻成了發病後最大的諷刺! 茱莉安摩爾以《我想念我自己》(Still...
View Article為什麼會做夢?睡眠與夢的關係——《神奇的心理學》
「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,好可怕喔!」 「我都很少做夢耶,真羨慕可以做夢的人,感覺很有趣。」 「做夢才不有趣呢,我幾乎每天都會做夢,害我睡得很差。」 其實啊幾乎每人每天晚上睡覺都會做夢,差別是常做跟不常做而已。到底睡覺跟做夢是什麼關係呢?在什麼情況下才會做夢?這件事讓很多人都很好奇,直到有一天發現了一個關於睡眠的祕密。 source:Cheryl Hicks 速眼動睡眠與夢...
View Article【科學簡史】從必死無疑開始說起–雖死猶生的器官移植(1)
「我們將諾貝爾醫學獎授予亞歷克西·卡雷爾(Alexis Carrel)先生,以表彰他對血管縫合的開發,以及器官、血管的移植研究貢獻。」--1912年 「我們將諾貝爾醫學獎授予約瑟夫·穆雷(Joseph Murray)先生,以表彰他對器官移植的努力來治療疾病的貢獻。」--1990年 [註1] 對當時的腎衰竭病人來說,死亡是一種慈悲...
View Article【科學簡史】奇蹟的聖誕節–雖死猶生的器官移植(2)
「醫生,我哥的手術成功率有多少?」 「零,所有做過這個手術的人,都死了」 兄弟,不夠的地方我給你 腎衰竭正折磨著一名23歲的年輕人。理查德(Richard J. Herrick)躺在床上,理當年少俊俏的臉龐,如今卻因高血壓和浮腫苦痛難當。他的孿生兄弟羅納德(Ronald Lee Herrick)正考慮著切下他身上一顆健康的腎臟,讓他的兄弟重獲新生。羅納德現在唯一的考量是,這個手術的存活率,是零。...
View Article【科學簡史】用器官拼圖的人–雖死猶生的器官移植(3)
手術台上的孩童冒出大量的鮮血,史達策醫師氣急敗壞的將雙手伸入湧泉般的腹腔,孩子身體的顏色,越來越接近屍體特有的青色,史達策醫師扭曲著臉,整個手術房都籠罩著痛苦和無力感…… 無數生命鋪成的醫學之路...
View Article人體太複雜了:為何有關人體健康的研究總是充滿爭論?
爲什麼有關人體健康的研究總是充滿了爭論? source:woodleywonderworks 林翰佐教授在「從分子生物技術來談基因改造物種」一文裡(《科學月刊》第374期)提到:「基因改造物種(GMO)是最近幾十年來生物科技界的最大爭端;即使是生物技術上的專家,對於這個問題的觀點也呈現兩極化的發展。」在科技如此發達、研究人員何其多的今天,這乍聽起來實在有點讓人難以相信!...
View Article心智的未來:2050科幻大成真
有個著名的笑話是降的,埃及人、以色列人和中國人吹牛自己老祖宗有多厲害,埃及人就說在埃及挖到了千年以上的電話線,證明他們老早就用電話了;以色列人就說,他們在耶路撒冷挖到光纖,證明他們老早就用網際網路了;中國人就說在中原啥也沒挖到,正當埃及人和以色列人露出鄙視的表情時,老中就說那證明中國人老早就用衛星通訊了XD 科技進展的神速,我們這些六年級最清楚,從像是《我的少女年代》(Our...
View Article明明知道不適合,為什麼卻還是放不下?原來,愛情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一回事
你是否也碰過這樣子的困擾,明明知道我和這個人再這樣下去就是不會有未來、明明知道我和他已經試過各種能試的方法了,卻還是不斷地吵架,但我仍然放不下?這到底是為什麼呢?也許,心理學的研究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的方向。 過去,心理學家Robert J....
View Artic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