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人體解析 – PanSci 泛科學
Browsing all 1212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如何成為歌手?談絕對音感——《好音樂的科學》

試想有三個人在沐浴時高歌。別想歪,不是在同一個浴室裡,本書可不是那方面的書。這三個人是在某座社區中不同樓層各自的浴室裡開唱。 《Mamma Mia》裡的招牌主題曲(Dancing Queen)。圖/Wikipedia 天生的絕對音感 金正嫦在二樓唱,一手拿著琴酒,一邊用破鑼嗓高分貝地嘶吼阿巴合唱團(ABBA)的經典金曲「Dancing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「母乳」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神?——《心理師爸爸的心手育嬰筆記》

我是一位臨床心理師,所受的背景訓練主要為臨床心理學。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練習,是我們在研究所中反覆經歷的,我們必須有能力去判斷,某心理學或其相關論述的正確性,抑或在現今的研究資料庫中,有無相關議題的論文資料。 臨床心理師確實不是醫師,但並不是說「不是醫師的人,就無法進行科學判斷」。只要有心,每位新手父母都可以做好這件事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看《飢餓遊戲》會緊張是真的!電影院裡的空氣騙不了人

在過去,許多電影創作者曾經嘗試在電影裡加入氣味,隨著劇情走向讓觀眾聞到不同角色、場景的味道,更能夠融入電影的情境中。而現在,則有科學家想藉由偵測電影院裡的空氣,反過來得知觀眾在看電影時的情緒反應、甚至推測電影當時播放的情節。 圖片來源:Free images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小小的助聽器,如何把聲音變大?──《知識大圖解》

據說動物演化出聽覺,是為了發揮預警作用,但對人類來說,聽覺的功效遠不只於此。不幸的是,有些人天生患有聽覺障礙,老年人也會隨著老化而聽力減退,所幸在現代科技協助下,許多為聽障所苦的患者,現在都藉由助聽器重獲寶貴的聽覺。 本圖節錄自《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 國際中文版》第21期(2016年06月號),全見版請點擊圖片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為什麼婚戒要戴在無名指?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?——《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》

蜜月手、電腦手與媽媽手 臂神經分成四條神經來到上肢,為肌皮神經(Musculocutaneous nerve)、正中神經(Median nerve)、橈神經(Radial nerve)與尺神經(Ulnar nerve)。圖/wikipedia(點擊看大圖)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如何安撫 0~6 個月嬰兒的深夜哭鬧?——《心理師爸爸的心手育嬰筆記》

新手爸媽的第一道試煉:如何在深夜與哭鬧魔王對抗。圖/WIKIMEDIA 白天啼哭,大人處理方式可以有多種變化,如轉移小孩的注意力,當小孩注意到其他事物,安撫起來也比較順利。但大半夜哭鬧,常常成為新手父母最為棘手的問題,一方面大人精神已經不佳,另一方面嬰兒哭聲宏亮,一哭驚天動地,全家都不得安寧,無形之中將造成額外的壓力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三分鐘了解免疫系統怎麼對抗外來敵軍

文/程樹德|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副教授 生物醫學的知識,攸關每個人的生命及健康,俗話說:「知識就是力量」,缺乏了知識,人就像是被剪了頭髮的大力士參孫,會被欺騙、蒙蔽、剝削及奴役呢!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尼安德塔人DNA可能影響了我們的健康?

科學家發現,現代歐洲人和亞洲人都帶有尼安德塔人 DNA 時,震驚了學界和社會,可是這幾年過去,大家都接受了這個事實。而現在又發現,我們帶有的尼安德塔人 DNA 可能影響了我們的健康。 現代歐洲人和亞洲人大概帶有 1.5% 至 4% 的尼安德垃塔人 DNA,非洲人則不帶有尼安德塔人的 DNA。那些尼安德塔人 DNA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喚醒科學素養,不盲從無根據資訊——《心理師爸爸的心手育嬰筆記》

許多人以為自己閱讀的是「科學」文章,實際上看到的真的是正確資訊嗎?圖/pixabay 當父母之後,才發現育兒相關知識,常令人眼花撩亂。似是而非的論調,不停地困擾著時間有限的我們。面對這樣的景況,若無一套判斷的準則,肯定會淹沒在大量資訊中,隨時都有滅頂的可能。自己淹沒就算了,若是牽扯到小孩,最後搞不好雙重打擊,賠了夫人又折兵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打暴力電玩一定更暴力?對角色認同程度才是關鍵!

當多數學者都在討論暴力電玩到底會不會帶來暴力的媒體效果(研究論文:玩暴力電玩造成暴力行為,有什麼證據),有另一派娛樂媒介學者早就另闢新天地,開始研究電玩的聲光效果、互動性,在何種情況下會對玩家造成影響(如:打電動為什麼會上癮),除了討論電玩互動特性如何提高/減少玩家的愉悅感,還有更多研究著墨在分析遊戲的說服效果。 國內少數以電玩為研究主題的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林日璇就說: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小孩吃太多糖會過動,真的嗎?

文/Wen-Jing Lin|倫敦大學學院(UCL)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週末去參加一個五歲小孩的生日派對,派對現場擺了不少飲料、糖果、餅乾。參加派對的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,也吃得不亦樂乎,嬉鬧歡笑尖叫聲充滿整個房間。席間不經意地聽到一個爸爸替他兒子婉拒主人遞來的蛋糕:「他不能再吃啦,再吃就要 sugar high了!」 所謂的 Sugar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精子界也有所謂的過動兒?射精前後的精子有何差異?——《科學月刊》

文/何翰蓁|慈濟大學醫學系解剖學科副教授。熱愛形態學,以研究精子細胞內各胞器變化開啟研究生涯,目前觀察對象小至細菌,大至人體。著有《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》。 1970 年, 柳町隆造(Ryuzo yanagimachi) 在交配後母倉鼠(hamster) 的輸卵管中,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Pokémon GO如何成功收服全球的小智們?

圖/iphonedigital@flickr 談到最近最火紅的遊戲,莫過於《Pokémon GO》了,每個人走在路上人手一機,許多人不顧天氣悶熱也要到戶外走走,台大校園內擠滿了人潮,堪稱我就讀五年來第一次看到的奇景。 但是,《Pokémon GO》會這麼火紅並不是沒有原因的。 作者按: 本篇文章當中所有試圖解釋《Pokémon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不可思議的暗黑醫療史

甲骨文是刻在獸骨或龜甲上的象形文字,是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的。甲骨文被埋沒了近三千年,直到晚清官員、金石學家王懿榮染疾服藥,於光緒二十五年(1899年)偶然在中藥中的龍骨上發現了古文字,才開啟甲骨文研究的濫觴。 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的甲骨文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我瘋狂抓寶,你冷眼看待—Pokémon GO風潮的兩種極端

前一篇文章當中,我討論了神奇寶貝擴增實境遊戲《Pokémon GO》暴紅的原因,以及為什麼有些人會持續地玩;而這篇文章中,我將帶大家討論《Pokémon GO》風潮中的兩種極端——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會不會有「成癮」的疑慮?而有些人又為什麼選擇不玩,甚至對玩家產生反感呢? 一直玩會不會得遊戲成癮症?假的! 圖/素材來自假的!產生器、pixabay,作者後製 關於一直玩《Pokémon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福音還是惡夢?三親嬰兒即將問世!──《BBC知識》

英國去年獨步全球通過立法,允許採用「粒線體轉移」的人工生殖技術,最快今年就能誕生第一名擁有「三親」DNA 的嬰兒。為何許多父母想換掉只占人類基因體 0.1% 的粒線體 DNA?這麼做會有倫理的疑慮嗎? 世界第一位試管嬰兒布朗,拿著當初孕育她的試管。 作者/柔伊.科米爾(Zoe Cormier) 譯者/賴毓貞 2015 年 2 月,英國國會投票通過 2008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救命!我的大腦縮水了:談滲透壓去髓鞘症候群

文/朱淯銘|目前是一名內科住院醫師,為了專科醫師執照努力打拼。最討厭文書作業和醫院評鑑,但對於內科疾病的多樣變化和醫病間生與死的溝通感到興趣。每周工時 80 小時還是努力找時間來寫作,最懷念在非洲布吉納法索擔任外交替代役的時光,並著有《下一站,布吉納法索》一書。 突如其來的風暴 圖/Erich Ferdinand@flickr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神經科學新技術─ 如何解開大腦的神祕訊息?

圖/By Thomas Schultz – Own work, CC BY-SA 3.0, wikimedia commons. 試想,如果一本書只能隨機讀取千分之一的文字,是要如何瞭解書中的內容呢?這是一直以來困擾科學家的問題──到底要如何大規模記錄每一個神經元所傳遞的訊號呢? 文/陳摘文|於台大與德國歌廷根大學取得電機學士與神經科學博士學位,畢業後到美國珍利亞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,於 2015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嗎?—《大腦簡史》

超前意志、且可以預測意志的腦部反應 最早以神經科學方法研究上述問題的科學家,應該是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神經生理學家利貝特(Benjamin Libet)。1983 年,利貝特發表了一項驚人的實驗,他要求受試者自由「決定」一個時間點舉起左手或右手,並根據一個碼錶來回報該「決定」在自己心中出現的時間。結果他在腦電圖中發現,舉手的「意識意志」(conscious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若沒有日夜變化,生物時鐘還可以運作嗎?—《大腦簡史》

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,光線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種自然環境資訊。地球的自轉以及其繞著太陽公轉,形成了日夜與四季的規律變化。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,也都因此面臨著一個迫切的挑戰:能不能把握光線的規律變化以為自己所用。...

View Article
Browsing all 1212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


<script src="https://jsc.adskeeper.com/r/s/rssing.com.1596347.js" async> 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