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人體解析 – PanSci 泛科學
Browsing all 1212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親愛的,來換顆腦袋吧:「換頭手術」我們準備好了嗎?

文/ 小小小白白不白 |分子腫瘤學博士生,科學人科普作者 人類頭部移植的時代即將來臨了嗎 ? CNN 在 2015 年曾問過這個聽起來似乎無比奇怪的問題。時至今日,尚沒有醫院開展這樣的手術。而率先提出來要嘗試「人頭移植」的人──義大利神經外科醫生塞爾吉奧·卡納維羅(Sergio Canavereo)──還活躍在媒體面前。最近隨著一個新研究的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健康的地中海飲食,能吃出超級腦力嗎?Omega-3是關鍵!

作者 / 許家綸,尋常一般的神經專科醫師。 九旬阿嬤走進診間,狀態好的出奇,撤開縐紋和關節痛不說,她講起話來條理分明、目光熠熠,猶是盛年時的神彩,彷彿時間只是輕輕一筆帶過。不過,其他人就沒這麼幸運了:隨著年老,大腦退化幾乎成為必然;而這些受記憶哀退所苦的長輩們,總是會沮喪地問說 「到底要吃什麼怎樣才會長記憶?」 健康的地中海飲食,也藏著青春之鑰嗎? source:Maxpixel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2017搞笑諾貝爾獎結果出爐!同時處於固態和液態的貓咪?

文/v編、珮琦 2017 年「27 次」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[1]的頒獎典禮(是的,永遠都是第一屆!),在台灣時間今天(9/15)清晨六點,於美國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(Sanders Theater)盛大開場啦。 和即將在 10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常戴耳機聽音樂,感覺聽力未老先衰?你不可不知的隱形聽力損失

文/楊又臻|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研究助理 由於行動裝置的普及,通勤時身邊的人戴著耳機聽音樂或追劇儼然成為習以為常的風景。圖/ @ Pxhere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在陰道放音樂,胎兒能聽得更清楚呢!——2017年搞笑諾貝爾婦產科學獎

「他們證實從陰道放音樂,胎兒能聽得更清楚呢!」–2017年搞笑諾貝爾婦產科學獎 [1] 我們常聽說,莫札特音樂會讓懷孕婦女的胎兒更聰明,甚至還有「胎教音樂寶典」、「開發寶寶優質潛能」等商品。姑且不論胎教音樂有沒有用,但有個很直接的問題:這樣放音樂,肚子裡的小寶寶真的聽得到嗎?@_@ 這樣放音樂,肚子裡的小寶寶真的聽得到嗎?@_@ source:Pixabay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【醫學辦案室】消暑聖品竟會讓人打嗝、意識不清?這是來自星星的詛咒嗎?

文/蔡明真 醫師,希望能用好懂的描述及有趣的故事,讓醫學更為平易近人。 圖/Pixabay 台灣的夏天,一向燠熱難耐,今天要說的是一則關於消暑聖品的故事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身體怎麼知道白天的白、懂夜的黑?生理時鐘的分子運作機制——2017諾貝爾生理醫學獎

編譯/李紀潔、羅鴻|陽明大學基因體科學研究所畢業生 蔣維倫|喜歡虎斑、橘子、白底虎斑、三花貓。曾意外地先後收集到台、清、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。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、上下游新聞市集公民寫手、故事專欄作家。 地球上各個層級的生物體內演化出生理時鐘(Biological clock),協助我們感知時間流逝、日夜交替以做出特定的行為。 圖片來源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【醫學辦案室】謎樣的季節性腦病變,總是發生在荔枝成熟時?

文/蔡明真 醫師,希望能用好懂的描述及有趣的故事,讓醫學更為平易近人。 自 1995 年開始,在印度最大的荔枝產區穆扎夫法爾普爾(Muzaffarpur),每年均會季節性地爆發一種無法解釋的急性腦病變。這群病人以孩童為主,病例開始出現的時間點大概是在每年五月中旬,並在六月到達顛峰,恰與荔枝採收的季節相符。這群病人會表現急性癲癇及意識狀態改變,最常在早晨發生,且伴隨高死亡率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眼見不能為憑!各式各樣的錯覺為何能欺騙我們的大腦?

圖/Pixabay 日常生活中,大腦會持續藉由人體的各種感知來認識世界。 大腦得不斷地接收龐大的資訊量,因此它經常會抄捷徑,以簡化所見所感,同時賦予這些資訊最可能的詮釋。這麼做有助於讓大腦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,而非兼顧一切。大腦也相當擅長預測,因此能彌補在接收並處理感官所傳來的訊號,與實際產生視覺或觸覺之間的些微時間差。然而,抄捷徑及預測也可能導致大腦受騙上當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為什麼運動神經元會退化?又為何是從四肢開始?

運動神經元研究 還記得「漸凍人冰桶考驗」嗎?金城武淋下冰水的瀟灑令人難以忘懷,但本文想將你的注意力轉移到漸凍症本身。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的陳俊安助研究員,與團隊從發育生物學的角度,尋找「會退化」和「不會退化」的運動神經元在基因表現上哪裡不同,希望未來有助於漸凍症的精準醫療。 先來進行眼力考驗,下圖野生型小鼠胚胎、 類 ALS (漸凍症)模式小鼠胚胎,看得出「運動神經元」哪裡不同嗎?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會如何向小朋友介紹你的研究?運動神經元研究職人陳俊安專訪

科學家如何孕育實驗靈感?不只限於實驗室,也能是馬拉松賽場,甚至是和小朋友的交流中!中研院分子生物所的陳俊安團隊,從發育生物學的角度出發,研究運動神經元發育和退化的過程,期望能協助發展漸凍症的精準醫療。 在陳俊安的實驗室網站引述著 Roger Penrose 這段話,與外太空相比,人類的大腦更加精巧複雜,激發陳俊安渴望了解人體本身的發育生理機制。 圖說設計/林婷嫻、張語辰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豬隻器官移植新突破:CRISPR技術攻破了「豬內源病毒」的瑪利亞之牆!

現代醫學研發出器官移植的技術,但是材料卻遠不足夠,等待捐贈器官的病患大排長龍,大多數人一生都等不到。人類是動物,器官是肉做的,其他動物也是,那麼何不借其他動物的器官一用? 「借」我的器官用?哼!圖/取自《Science》新聞〈CRISPR slices virus genes out of pigs, but will it make organ transplants to humans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來點悲傷的負能量反而對你我有益?那該如何擁抱悲傷呢?

從小時候開始,我就對於「要樂觀」、「不可以哭」這些話,感到非常的反感。那些話不僅不合人性,更標榜著追求不可能達到的目標:「時時保持微笑」,反而讓人們過得更加辛苦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「它根本不是人吃的東西!」這是大腦在面對討厭食物時的內心吶喊——2017搞笑諾貝爾醫學獎

想想你昨天的晚餐,有沒有遇到什麼讓你難以下嚥的食物呢?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在餐桌上看到命定的剋星:芹菜、香菜、花椰菜、番茄……但是,如果要你說說自己到底有多討厭那些食物,或為什麼討厭那些食物,大概也很難形容吧? 不要香菜!不要花椰菜!圖/By JerzyGorecki @Pixabay 不過呢,科學就是要講求精細的,於是,來自法國的研究團隊決定利用 fMRI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病毒感染有可能導致癌細胞生長?致癌基因是如何被發現的?

文/陳弘之|台大醫學系四年級 洛克菲勒大學的Founder’s Hall source:wikipedia 1911年,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(洛克菲勒大學前身)的裴頓.勞斯(Peyton Rous)教授發表了一篇論文,帶給了生醫界一個新的想法: 病毒感染有可能導致癌細胞生長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815大停電所缺少的那份餘裕?「冗餘系統」與電力供應

文/艾俠 2017年 8月 15日,由於電力供應不穩,發生全台灣各地接連斷電、最後演變成分區輪流限電的事件,讓能源問題再度成為焦點。或許對某多人而言,這次事件的意義似乎在於能夠為核能議題帶來有說服力的啟示,不過這篇文章將不會探討那些和實際發生的事關係不夠明確的問題;相對地,本文要介紹僅僅一個和這次事件直接相關的概念「冗餘」,並且用這個概念,來說清楚僅僅一個具體的問題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蘇東坡也吃檳榔?在文字裡抽絲剝繭的醫療史研究

為什麼要研究「醫療史」 「微觀」的醫療,關注個體的健康與疾病。醫療史的研究,則是從「宏觀」角度切入,把醫療行為放在更大的社會結構、文化脈絡、歷史縱深下,進行動態的觀察。我們可以從醫療認識一個時代,也能從他們的生老病死,靠近千百年前的古人。 隱含在醫療行為和論述背後的權力關係、知識流動,都是醫療史關注的焦點。圖/iStock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命中注定忘記你? 淺談非遺傳性阿茲海默症

作者 / Alice Hsu 主修神經科學,目前為研究助理的偽研究生一名。因為大學時老師的一句:「阿茲海默症到現在研究了一百年,沒什麼太大的斬獲。」而心生好奇,然後就誤上賊船了。 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你再也不認得身邊最親的人,或是不記得生命中曾發生過的事,會是什麼樣的狀況? 圖/ sprok@wikimedia commons 阿茲海默症又被稱作老年失智症,是現在最常見的失智症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沒有解決的懸念讓你心癢癢?眾說紛紜的〈黑道家族〉結局 —《欲罷不能》

作者:亞當.奧特(Adam Alter),譯者:廖建容。 當蔡斯(David Chase)寫完第八十六集的「黑道家族」(The Sopranos)完結篇時,他向觀眾提出了一個他自己拒絕回答的問題:索普拉諾真的死了嗎?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礙你不是兩三天:青春痘的成因是什麼?又該如何保養呢?

本文轉載自 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〈青春痘(痤瘡)的成因、保養與根治方法醫師圖文完整教學〉,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 MedPartner 喔!...

View Article
Browsing all 1212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


<script src="https://jsc.adskeeper.com/r/s/rssing.com.1596347.js" async> 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