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人體解析 – PanSci 泛科學
Browsing all 1212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嚼口香糖可以趕走你腦中的「小蘋果」

世界上99%的人都有這樣的困擾 – 聽到一首歌後,腦海裡就會不自覺地不斷重播這首曲子,怎麼趕都趕不走;像是你是我的小啊小蘋果、我的字典裡沒有放棄、跳針跳針跳針。現在,英國雷丁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找到這個問題的解藥。原來,只要靠著嚼口香糖,我們就可以減輕歌曲在腦中不斷重播的問題,他們也將這個研究結果發表於《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》季刊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迷失在腦海中停不下來的人

有一陣子,我差點懷疑自己是否有強迫症,因為有時出門後,就覺得門窗沒關緊,擔心剛養的小貓會溜出門,所以出門後又回家檢查,然後再出門後又回家檢查……還好只有那麼一陣子而已。 從前也聽說過熱戀就是種強迫症,因為腦中不斷閃出戀人的身影。只是這種「強迫症」顯然過一段時間就會不藥而癒。 聽說強迫症是非常令人困擾的,我身邊可能有些有強迫性格的人,就是一些完美主義者,不過對強迫症的觀感可能就是來自這部影集吧?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生活中的神經經濟學遊戲

文/謝伯讓的腦科學世界 我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(Dartmouth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從溝通分析學派談有效的溝通

photo credit: CC by Vic@flickr 「那個同事好討厭喔,每次他都這樣」「唉呀,工作別想這麼多,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了」,這麼一回,你以為要替對方排解工作上的困難,卻反而讓對方不想回話或甚至更加生氣。或許你會好奇,我明明都有「好好地」跟對方溝通,但為什麼還是有溝沒有通呢?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睡覺,抽動一下很正常

文/科學家種太陽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…… 真正的科學家都應該具備謠言粉碎機式的思維-這則微博可信嗎? 這兩句未免也太危言聳聽了。另外,既然「肌抽躍」在睡覺時經常發生,為什麼又說常發生肌抽躍的人身體可能不是很好呢?邏輯前後矛盾,表達含混。 什麼是肌抽躍?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貝茨療法,不能幫你改善近視

改善視力、擺脫眼鏡,這是很多近視的人的共同心願,在市場上,宣稱能夠恢復視力的產品和訓練方法也總是層出不窮。在這些「療法」當中,通過轉眼睛、變焦點等方法「鍛煉眼肌」、「摘掉眼鏡」的自然療法似乎格外受人青睞,網路也常可以看到《xx天輕鬆改善視力》的鍛煉教程。 這種近視治療法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,早在一百年前,眼科醫生威廉·貝茨(William H.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小小RNA立大功 – mir17~92 扮演維持運動神經元之存活關鍵

作者:董盈岑 陳俊安 前陣子火紅的冰桶挑戰募款活動,應該讓大家對於「漸凍人」(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,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)並不陌生。這個好發於成年人的運動神經元退化疾病,病人體內特定的運動神經元會逐漸退化凋亡,特別是控制四肢活動的運動神經元會最先受損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鮮味的科學の祕密

  在我們的飲食文化裡,食物的鮮美,是基本的要求。中國菜、台灣菜和日本菜很普遍在用的各種醬油、醬料就是為了提升食物的鮮味。亞洲人尤其是華人和日本人,就是提昇食物鮮味的高手,利用發酵等等,把原本平淡的食物變得鮮美可口。如果有看過《舌尖上的中國》,一定瞭解中國大江南北即使料理千變萬化,鮮味卻仍是主角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比凍齡更重要!女性最佳的凍卵年齡

source:science 自從美國生殖醫學學會(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)於2012年宣布冷凍卵子的技術已完成試驗階段後,女性之間興起一陣凍卵潮,許多女性選擇先將自己的卵子保存起來,以待將來之用。但這又帶出一個問題 – 幾歲的女性最適合凍卵呢?近日,一個研究團隊在評估了凍卵的經濟及生物學效益,想試著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吸菸,會不會吸到忘了自己?

圖片僅為示意,非阿茲海默症患者。source:Pedro Ribeiro Simões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。根據預估全球超過三千五百萬人口患有阿茲海默症,到了 2030 年患病人口可能會來到六千六百萬。台灣衛生署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民國 100 年 1 月至 100 年 12 月的全國失智症盛行率調查,指出台灣 65 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為 4.97% [01、02]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失落的一塊拼圖:發現連結腦與免疫系統的腦內淋巴管

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(University of Virginia School of Medicine)的研究團隊,發現一條直接連接大腦與免疫系統的淋巴管,這很可能改寫全球的教科書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人天性容易相信專家?

from: nathanmagnuson 文/洪群甯、蔡宇哲 現在不管看文章或是電視節目,總是會出現一些神奇的稱號,像是真神奇的生活家、XX達人、宅神..等,這些自封或被封的莫名稱號背後都有個目的,就是要閱聽眾接受這些人是個專家,接下來講的內容才容易取信於民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科技複製時代的捕風捉影──讀《複製邪惡》

文/劉佳林(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) (前方爆雷注意!本文有提及故事內容與結局。)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拔得不是獅子,而是自己的鬃毛:拔毛症

source:emiana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證據會說謊嗎?台灣爭議法醫鑑定案例(上)

文/林雨蒼(現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秘書。)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,「證據不會說謊」,很多刑案透過法醫的鑑識,就能了解犯罪的方式,進而找到犯人。 可是,證據真的不會說謊嗎?以下是台灣幾個在法醫鑑定上有些爭議的案例。 DNA鑑定示意圖。souce:Wiki 一、江國慶案 DNA 鑑定錯誤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證據會說謊嗎?台灣爭議法醫鑑定案例(下)

文/林雨蒼(現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秘書。)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,「證據不會說謊」,很多刑案透過法醫的鑑識,就能了解犯罪的方式,進而找到犯人。 可是,證據真的不會說謊嗎?以下是台灣幾個在法醫鑑定上有所爭議的案例。(上集傳送門) source:Wiki 四、鄭性澤案死亡時間鑑定錯誤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塵爆效應:為何傷這麼大,還要繼續罵?

八仙塵爆發生至今,網路上開始出現一些討論,其中有一部分是責難傷者,像是「如果是我,才不會去參加這種活動,根本玩命!」、「主辦單位沒腦、參加的人更沒腦!」等等,另一部分則是家屬質疑醫療、責怪救人不力。雖然,大多數這類的留言下面就會有其他人回應,希望留言者能將心比心,畢竟已經傷這麼大,我們需要的不是罵,而是互相同理(同理不等於同情,也不等於認同,你可以試著了解對方的感受,但不一定要認同他們的行為)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色狼出沒,請注意! – 會是基因惹的禍?

基因可能會決定一個人從事性犯罪的機率。 source:Matteo Parrini 基因會決定我們的膚色、身高等外在特質,這幾年有一些研究顯示,我們的性格或許也會受到基因影響。近日,一份刊登於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大腦的可塑性-《不是青春惹的禍》

「近側發展區」內的經驗會改變大腦 之前我把大腦中的迴路比喻成家裡的電路,這多少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大腦的構造,但大腦迴路和電路這兩者之間有一個重大的差異。家中的電路使用的次數愈多,就愈容易耗損,需要替換,但你的大腦裡的迴路卻正好相反,你愈常啟動你腦內的某個迴路,它就會變得愈強固。這是因為在受到同樣經驗的反覆刺激之後,迴路中的神經元彼此之間的連結會大量的增加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液態的賢者之石-人工血液

牛奶?尿液?紅酒?今晚醫生你想選那個? 早在16世紀,人們開始嘗試替失血的傷者補充血液,當時被打入傷患血管內的液體千奇百怪,凡舉尿液、牛奶、唾液、酒或動物的血,都曾被當時的醫生和患者英勇地嘗試過 [1]。 從綿羊輸血給患者。Source from wikimedia 當時也嘗試用人血補充,但總有許多傷患反而在輸血死亡,數百年來醫界不得其解。1900年時,奧地利大學的Karl...

View Article
Browsing all 1212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